現在基本上大家都自己的護照,是在國外能證明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那之前的護照是什麼樣的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介紹。
清朝中葉之前,中國並沒有護照之概念。中國很早就用通關文牒之類的出境憑證,比如「封傳」、「契」、「符節」、「照碟」,它們的作用就類似於現代護照的作用。
即使19世紀初,中國開埠以後,中國人赴各國的身分證明或旅遊文件,仍為信函形式。若不居泥近現代護照型式,中國第一本護照實為1689年,由清朝政府發放的「信函式集體護照」。以文字及信函籠統內文,描述赴外中國人的該文件,一直延續至1839年。
礙於技術等因素,最初的中國護照並無照片等設置,為了正確辨別持照人真偽,中國護照多為以文字描述持照人的「體貌特徵」,如身高,體態。因為文字冗長,非制式之單紙護照面積都頗為巨大。
1899年9月1日,由中國清朝駐美國公使伍廷芳依權責簽發給中國某外交翻譯官的一紙護照來看,其護照長87厘米,寬56厘米,實是為近代世界護照中,最大的一紙。
光緒年間的中國護照,護照後面寫著:「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查驗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雖然當時國弱,但這段話現在看來也是非常霸氣。
話雖然說的硬氣,但在清末國家貧弱、列強欺凌的歷史環境下,華僑護照由於格式、規範等問題經常遭受不被他國海關承認的屈辱,無法真正發揮到保護海外僑胞權益的作用。
1840年,中國與英國發生了中英鴉片戰爭後,更是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使得中國徹底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更是中國近代史屈辱的開端。
中國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開始授權在中國的領事館或者海關,為中國人發放各種形式的護照。護照發放制度規範沿襲至中國境內,頒發制度也從簡陋轉趨正規,發放機關則仍莫衷一是,除了總理衙門之外,駐中國各國領事館皆可發放,且不用中國官方認證,此情形尤為上海租界最為盛行。
1689年中國發放的第一批護照,即使國弱但依舊霸氣
現在基本上大家都自己的護照,是在國外能證明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那之前的護照是什麼樣的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介紹。
清朝中葉之前,中國並沒有護照之概念。中國很早就用通關文牒之類的出境憑證,比如「封傳」、「契」、「符節」、「照碟」,它們的作用就類似於現代護照的作用。
即使19世紀初,中國開埠以後,中國人赴各國的身分證明或旅遊文件,仍為信函形式。若不居泥近現代護照型式,中國第一本護照實為1689年,由清朝政府發放的「信函式集體護照」。以文字及信函籠統內文,描述赴外中國人的該文件,一直延續至1839年。
礙於技術等因素,最初的中國護照並無照片等設置,為了正確辨別持照人真偽,中國護照多為以文字描述持照人的「體貌特徵」,如身高,體態。因為文字冗長,非制式之單紙護照面積都頗為巨大。
1899年9月1日,由中國清朝駐美國公使伍廷芳依權責簽發給中國某外交翻譯官的一紙護照來看,其護照長87厘米,寬56厘米,實是為近代世界護照中,最大的一紙。
光緒年間的中國護照,護照後面寫著:「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查驗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雖然當時國弱,但這段話現在看來也是非常霸氣。
話雖然說的硬氣,但在清末國家貧弱、列強欺凌的歷史環境下,華僑護照由於格式、規範等問題經常遭受不被他國海關承認的屈辱,無法真正發揮到保護海外僑胞權益的作用。
1840年,中國與英國發生了中英鴉片戰爭後,更是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使得中國徹底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更是中國近代史屈辱的開端。
中國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開始授權在中國的領事館或者海關,為中國人發放各種形式的護照。護照發放制度規範沿襲至中國境內,頒發制度也從簡陋轉趨正規,發放機關則仍莫衷一是,除了總理衙門之外,駐中國各國領事館皆可發放,且不用中國官方認證,此情形尤為上海租界最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