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要是問起身邊的父母,寶寶大運動的發展規律,爸爸媽媽們肯定張口就來「三抬六坐七滾八爬」。
那有多少父母知道精細運動的發展規律呢?
什麼是精細運動?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大運動的重要性,卻容易忽略了同樣重要的精細運動。如果爸媽們以為考察精細運動就是看看寶寶的手指靈活度、能抓能握的話,那就錯了。
考察寶寶的精細運動,到底是在考察什麼呢?芽芽媽給爸爸媽媽們普及一下。
精細運動是指手及手指等部位小肌肉群的活動,主要考察寶寶手部運動和手眼協調兩大部分內容,鍛煉手部小肌肉精細動作的技巧性、靈活性,像抓、握、捏、倒、舀、剪、擰、穿、敲、撕、插等動作統稱為精細動作。
精細運動不僅局限於手部的運動,還涉及腳部、腳趾、口腔和舌部等部位運動。
對孩子而言,手的動作,代表著他的智慧,因為大腦用來處理來自手的感覺信息和指揮手的運動占的比例最大。大腦有許多細胞專門處理手指、手心、手背、腕關節的感覺和運動信息,所以精細運動能力的培養越早越好!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寶寶的智力發展,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他們手部運動發展的情況來得到一些信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腦並用」的理論,他提倡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口、眼、手,在親自感知、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他強調:手指的運動,有利於幼兒智力的發展。
西方學者克洛韋爾曾說過:「動作是智力大廈的磚瓦」。幼兒在動手拼拼、搭搭、拆拆活動中,能根據問題的變化,按照不同材料和條件及時地改變思維方法,並會用創造性的方法抓住問題的本質。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一定記得要和「小寶寶」多「動手」呢!
1歲前寶寶的手眼協調動作的發展階段
1.動作混亂階段(1個月內)
手的動作主要是出生時的原始反射,即,抓握反射,當你把手指、筆、小棒等觸及寶寶的小手時,寶寶會立即緊緊抓住不放。
2.無意識觸摸階段(1-2個月)
如果偶爾碰到物體,就去撫摸,有時用一隻手去撫摸另一隻手,或用手拍,這些都是無意識的動作,還不會抓握,寶寶會把手舉到眼前,然後把手放到嘴裡吮吸,這是寶寶手眼協調動作的萌芽。
3.無意抓握階段(3-4個月)
把東西放到寶寶的手上,他會去抓握,甚至能搖響玩具,但都是無意識的。但這時的抓握與新生兒的抓握反射不同,不像之前那樣緊緊抓住了。
4.手眼不協調的抓握(5-6個月)
寶寶的手總是在物體周圍打轉,不能準確達到目標,如果把物體放在寶寶的手上,他能用除拇指以外的所有手指,抓住物體靠在手掌上面
5.手眼協調的抓握(6個月左右)
手眼協調動作發生了變化,這個階段手動作的特點是:
a.能夠按著視線去抓住所看見的東西
b.動作有了簡單的目的方向,並且能夠做出一些雖然簡單,但是有效果的動作
不會換手,當手裡拿著一樣東西時,如果看見另一樣東西,就會把手裡的東西丟掉,去拿別的東西。
6.手的動作開始形成(7-11個月)
7個月左右,五指分工動作逐漸靈活,可以按照物體的不同形狀,大小或位置,變換手的姿勢。拿起以前不能抓起來的東西,孩子逐步學會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協同工作,拇指和食指放在各自對立狀形成鉗狀和單獨使用食指。
當寶寶慢慢長大,他的動作也越來越靈活,一開始寶寶只會觸碰物體,慢慢學會有意識地去抓,接著你還會發現,他抓握時間會逐漸加長,最後甚至拿起物體。
我們如何幫寶寶讓小手發育更加靈巧呢?
1個月:不要給寶寶帶手套,讓他能自由地揮動拳頭,看自己的手,玩手。讓寶寶平躺在床上,自由揮動拳頭,看、玩、吸吮自己的手。
2個月:經常刺激寶寶手心,促進抓握反射;讓寶寶觸摸一些不同質地的玩具,幫助寶寶玩手。
將嘩鈴棒的小棒放入寶寶手心,他會馬上抓住,也可以讓寶寶學習抓住媽媽的手指。
3個月:這個月寶寶雙手能在胸前互握玩耍,要給孩子更多抓握的機會,可以在他看得見的地方懸掛帶響玩具,扶著他的手去拿、抓握、拍打。
玩具的質地應多樣化,還可以拿一些顏色鮮艷、有悅耳聲音的玩具給寶寶看,激起他產生抓握玩耍玩具的興趣,利於手部觸覺訓練。
4個月:懸掛晃動的玩具,讓寶寶先用手碰,玩具被推得更遠,寶寶再伸手,玩具又晃動起來。
經過多次努力,寶寶終於用兩隻手一前一後將它抱住時,一定會興奮得咯咯大笑。
大概要到5個月時寶寶才能用單手準確夠取;也可以把玩具擺到寶寶面前,逗引他,讓他伸手去摸、去抓。
這一階段輔助遊戲推薦:
摸手套
媽媽找一隻自己的舊手套,剪掉手指尖的部分,在每一個手指部分縫一些不同質地的布料或者紐扣,只要縫結實點就行。
媽媽套上這隻奇怪的手套,讓寶寶摸,這樣寶寶就能摸到各種不同材質和質地的東西。
手指操
每唱一句兒歌,就觸摸一根寶寶的手指。兒歌可以採用自己熟悉的曲調、人物、動物編寫,比如用《小星星》的曲調唱:
有隻小兔在奔跑,有隻小豬哼哼叫
有隻小貓在跳舞,有隻小雞在睡覺
有隻小鴨長不大,我們叫他「小芽芽」
5個月:擺放一個彩色的小玩具,讓寶寶一伸手即可抓到,再放另一個在較遠的地方,訓練他努力伸手去抓,同時觀察寶寶是否會把物品傳給另一隻手。
給寶寶易於抓握的帶響的玩具,引導他在手中擺弄,訓練敲、搖以及做推、撿等動作,注意時間不宜過長。
6個月:小物品的擺放從大到小、從近到遠,讓寶寶練習從滿手抓到拇、食指抓取;準備一些玩具,一件一件地給寶寶,讓他練習扔掉、再拿;有意識地連續向一隻手遞玩具或食物,大人示範讓寶寶將手中的東西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
三塊積木
讓寶寶坐好,在他面前放兩塊積木,如果寶寶沒有自己把積木拿起來,就把積木分別放到寶寶的兩隻手上。然後,遞給寶寶第三塊積木,他會學著放下一塊積木,以便接過第三塊。
7個月:把寶寶熟悉的積木塊放在他手能抓到的地方,訓練他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積木;讓寶寶一隻手拿一個帶柄的塑料玩具,對擊另一隻手中拿的積木,敲擊出聲時,家長鼓掌獎勵。
選擇各種質地的玩具,讓孩子對擊各種聲音,促進手-眼-耳-腦感知覺能力的發展。
8個月:讓寶寶練慣用手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
開始寶寶會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後逐漸發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對捏起。媽媽要細心陪同孩子玩,以免他將小物品塞進口、鼻嗆噎而發生危險。
會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標誌著寶寶大腦發展至一個新的水平;讓寶寶練慣用食指探入洞內鉤取小物品、用食指撥轉盤、用食指按鍵、撕柔軟的紙等。
撕紙
給孩子一些紙,讓他隨意玩和撕。寶寶會發現,自己的手指變得如此神奇,完整的一張紙變成了小塊、小條甚至小碎粒。不過紙質一定要柔軟,不要劃傷寶寶的小手。
9個月:訓練寶寶有意識地將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家長可給予示範,讓他模仿,並反覆地用語言示意他:
「芽芽,把小塊塊放下,放在大塊塊上」
由握緊到放手使手的動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腦協調又進了一步,寶寶做對的時候記得給予鼓勵哦!
10個月:用一個「百寶箱」,做示範,讓寶寶學習rabbit,把玩具「放進去、拿出來」;在一堆玩具中指定寶寶挑出其中一個;用一隻帶蓋的塑料瓶向寶寶示範,訓練他打開蓋、再合上的動作。
11個月:塗畫練習。給寶寶彩色蠟筆和紙,先訓練扶著他的手學握筆,再在魚眼睛處點上小點,他看到「自己會畫魚眼睛了」,十分興奮,以後他會經常練習「作畫」,實際上是胡亂塗畫,或者利用給寶寶講故事的機會,讓寶寶練習把書本打開又合上的動作。
12個月:現在寶寶不僅會打開書本又合上了,利用講故事的機會同樣可以訓練他翻書。寶寶開始時可能不分倒順和次序,要通過認識簡單圖形逐漸加以糾正。
隨著空間知覺的發展,寶寶慢慢就能學會了;這個時期可以利用玩具,加強寶寶手的動作練習,如用積木接火車,搭高樓,可搭2~5個。
同時,寶寶可以嘗試自己用瓶喝水,用勺吃飯,和同伴相互滾球或扔球玩,打開盒蓋或瓶蓋從中取東西等。一周歲的寶寶漸漸長成一個聰明能幹的寶貝了!
關於精細動作的誤區
★精細動作是發育指針之一,但不是唯一標準。
寶寶精細動作好並不一定聰明。
★精細動作不單是手指的動作。
精細動作是大腦使喚手臂,手腕,手指的動作。
★早教內容不單是精細動作。
如果全是以動態靜態的精細動作為主,謹防寶寶大腦營養不良刺激不足。
★精細動作不是幾個月就練好的。
就需要3到5年的時間。
芽芽媽覺得,陪伴和家庭教育才是最最最重要的,教他們愛,告訴他們人生的種種美好以及各種知識的有趣,讓他們對生命有發自內心的敬畏和熱愛。我始終覺得,比技能更重要的是,內驅力。
如果你在陪玩的過程中,發現了更好的陪娃秘籍,記得留言分享哈,我們一起當好媽養好娃。
參考文獻
[1]賈艷. 1-3歲嬰兒動作發展研究[D].山西大學,2013.
[2]朱敏敏.早期教育對嬰兒精細動作發展的效果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誌,2008(06):130.
[3]楊元. 0-1歲嬰兒動作發展研究[D].山西大學,2012.
想要寶寶智商高,一歲前給娃做這20個動作,促進大腦發育開發右腦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要是問起身邊的父母,寶寶大運動的發展規律,爸爸媽媽們肯定張口就來「三抬六坐七滾八爬」。
那有多少父母知道精細運動的發展規律呢?
什麼是精細運動?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大運動的重要性,卻容易忽略了同樣重要的精細運動。如果爸媽們以為考察精細運動就是看看寶寶的手指靈活度、能抓能握的話,那就錯了。
考察寶寶的精細運動,到底是在考察什麼呢?芽芽媽給爸爸媽媽們普及一下。
精細運動是指手及手指等部位小肌肉群的活動,主要考察寶寶手部運動和手眼協調兩大部分內容,鍛煉手部小肌肉精細動作的技巧性、靈活性,像抓、握、捏、倒、舀、剪、擰、穿、敲、撕、插等動作統稱為精細動作。
精細運動不僅局限於手部的運動,還涉及腳部、腳趾、口腔和舌部等部位運動。
對孩子而言,手的動作,代表著他的智慧,因為大腦用來處理來自手的感覺信息和指揮手的運動占的比例最大。大腦有許多細胞專門處理手指、手心、手背、腕關節的感覺和運動信息,所以精細運動能力的培養越早越好!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寶寶的智力發展,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他們手部運動發展的情況來得到一些信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腦並用」的理論,他提倡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口、眼、手,在親自感知、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他強調:手指的運動,有利於幼兒智力的發展。
西方學者克洛韋爾曾說過:「動作是智力大廈的磚瓦」。幼兒在動手拼拼、搭搭、拆拆活動中,能根據問題的變化,按照不同材料和條件及時地改變思維方法,並會用創造性的方法抓住問題的本質。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一定記得要和「小寶寶」多「動手」呢!
1歲前寶寶的手眼協調動作的發展階段
1.動作混亂階段(1個月內)
手的動作主要是出生時的原始反射,即,抓握反射,當你把手指、筆、小棒等觸及寶寶的小手時,寶寶會立即緊緊抓住不放。
2.無意識觸摸階段(1-2個月)
如果偶爾碰到物體,就去撫摸,有時用一隻手去撫摸另一隻手,或用手拍,這些都是無意識的動作,還不會抓握,寶寶會把手舉到眼前,然後把手放到嘴裡吮吸,這是寶寶手眼協調動作的萌芽。
3.無意抓握階段(3-4個月)
把東西放到寶寶的手上,他會去抓握,甚至能搖響玩具,但都是無意識的。但這時的抓握與新生兒的抓握反射不同,不像之前那樣緊緊抓住了。
4.手眼不協調的抓握(5-6個月)
寶寶的手總是在物體周圍打轉,不能準確達到目標,如果把物體放在寶寶的手上,他能用除拇指以外的所有手指,抓住物體靠在手掌上面
5.手眼協調的抓握(6個月左右)
手眼協調動作發生了變化,這個階段手動作的特點是:
a.能夠按著視線去抓住所看見的東西
b.動作有了簡單的目的方向,並且能夠做出一些雖然簡單,但是有效果的動作
不會換手,當手裡拿著一樣東西時,如果看見另一樣東西,就會把手裡的東西丟掉,去拿別的東西。
6.手的動作開始形成(7-11個月)
7個月左右,五指分工動作逐漸靈活,可以按照物體的不同形狀,大小或位置,變換手的姿勢。拿起以前不能抓起來的東西,孩子逐步學會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協同工作,拇指和食指放在各自對立狀形成鉗狀和單獨使用食指。
當寶寶慢慢長大,他的動作也越來越靈活,一開始寶寶只會觸碰物體,慢慢學會有意識地去抓,接著你還會發現,他抓握時間會逐漸加長,最後甚至拿起物體。
我們如何幫寶寶讓小手發育更加靈巧呢?
1個月:不要給寶寶帶手套,讓他能自由地揮動拳頭,看自己的手,玩手。讓寶寶平躺在床上,自由揮動拳頭,看、玩、吸吮自己的手。
2個月:經常刺激寶寶手心,促進抓握反射;讓寶寶觸摸一些不同質地的玩具,幫助寶寶玩手。
將嘩鈴棒的小棒放入寶寶手心,他會馬上抓住,也可以讓寶寶學習抓住媽媽的手指。
3個月:這個月寶寶雙手能在胸前互握玩耍,要給孩子更多抓握的機會,可以在他看得見的地方懸掛帶響玩具,扶著他的手去拿、抓握、拍打。
玩具的質地應多樣化,還可以拿一些顏色鮮艷、有悅耳聲音的玩具給寶寶看,激起他產生抓握玩耍玩具的興趣,利於手部觸覺訓練。
4個月:懸掛晃動的玩具,讓寶寶先用手碰,玩具被推得更遠,寶寶再伸手,玩具又晃動起來。
經過多次努力,寶寶終於用兩隻手一前一後將它抱住時,一定會興奮得咯咯大笑。
大概要到5個月時寶寶才能用單手準確夠取;也可以把玩具擺到寶寶面前,逗引他,讓他伸手去摸、去抓。
這一階段輔助遊戲推薦:
摸手套
媽媽找一隻自己的舊手套,剪掉手指尖的部分,在每一個手指部分縫一些不同質地的布料或者紐扣,只要縫結實點就行。
媽媽套上這隻奇怪的手套,讓寶寶摸,這樣寶寶就能摸到各種不同材質和質地的東西。
手指操
每唱一句兒歌,就觸摸一根寶寶的手指。兒歌可以採用自己熟悉的曲調、人物、動物編寫,比如用《小星星》的曲調唱:
有隻小兔在奔跑,有隻小豬哼哼叫
有隻小貓在跳舞,有隻小雞在睡覺
有隻小鴨長不大,我們叫他「小芽芽」
5個月:擺放一個彩色的小玩具,讓寶寶一伸手即可抓到,再放另一個在較遠的地方,訓練他努力伸手去抓,同時觀察寶寶是否會把物品傳給另一隻手。
給寶寶易於抓握的帶響的玩具,引導他在手中擺弄,訓練敲、搖以及做推、撿等動作,注意時間不宜過長。
6個月:小物品的擺放從大到小、從近到遠,讓寶寶練習從滿手抓到拇、食指抓取;準備一些玩具,一件一件地給寶寶,讓他練習扔掉、再拿;有意識地連續向一隻手遞玩具或食物,大人示範讓寶寶將手中的東西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
這一階段輔助遊戲推薦:
三塊積木
讓寶寶坐好,在他面前放兩塊積木,如果寶寶沒有自己把積木拿起來,就把積木分別放到寶寶的兩隻手上。然後,遞給寶寶第三塊積木,他會學著放下一塊積木,以便接過第三塊。
7個月:把寶寶熟悉的積木塊放在他手能抓到的地方,訓練他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積木;讓寶寶一隻手拿一個帶柄的塑料玩具,對擊另一隻手中拿的積木,敲擊出聲時,家長鼓掌獎勵。
選擇各種質地的玩具,讓孩子對擊各種聲音,促進手-眼-耳-腦感知覺能力的發展。
8個月:讓寶寶練慣用手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
開始寶寶會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後逐漸發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對捏起。媽媽要細心陪同孩子玩,以免他將小物品塞進口、鼻嗆噎而發生危險。
會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標誌著寶寶大腦發展至一個新的水平;讓寶寶練慣用食指探入洞內鉤取小物品、用食指撥轉盤、用食指按鍵、撕柔軟的紙等。
這一階段輔助遊戲推薦:
撕紙
給孩子一些紙,讓他隨意玩和撕。寶寶會發現,自己的手指變得如此神奇,完整的一張紙變成了小塊、小條甚至小碎粒。不過紙質一定要柔軟,不要劃傷寶寶的小手。
9個月:訓練寶寶有意識地將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家長可給予示範,讓他模仿,並反覆地用語言示意他:
「芽芽,把小塊塊放下,放在大塊塊上」
由握緊到放手使手的動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腦協調又進了一步,寶寶做對的時候記得給予鼓勵哦!
10個月:用一個「百寶箱」,做示範,讓寶寶學習rabbit,把玩具「放進去、拿出來」;在一堆玩具中指定寶寶挑出其中一個;用一隻帶蓋的塑料瓶向寶寶示範,訓練他打開蓋、再合上的動作。
11個月:塗畫練習。給寶寶彩色蠟筆和紙,先訓練扶著他的手學握筆,再在魚眼睛處點上小點,他看到「自己會畫魚眼睛了」,十分興奮,以後他會經常練習「作畫」,實際上是胡亂塗畫,或者利用給寶寶講故事的機會,讓寶寶練習把書本打開又合上的動作。
12個月:現在寶寶不僅會打開書本又合上了,利用講故事的機會同樣可以訓練他翻書。寶寶開始時可能不分倒順和次序,要通過認識簡單圖形逐漸加以糾正。
隨著空間知覺的發展,寶寶慢慢就能學會了;這個時期可以利用玩具,加強寶寶手的動作練習,如用積木接火車,搭高樓,可搭2~5個。
同時,寶寶可以嘗試自己用瓶喝水,用勺吃飯,和同伴相互滾球或扔球玩,打開盒蓋或瓶蓋從中取東西等。一周歲的寶寶漸漸長成一個聰明能幹的寶貝了!
關於精細動作的誤區
★精細動作是發育指針之一,但不是唯一標準。
寶寶精細動作好並不一定聰明。
★精細動作不單是手指的動作。
精細動作是大腦使喚手臂,手腕,手指的動作。
★早教內容不單是精細動作。
如果全是以動態靜態的精細動作為主,謹防寶寶大腦營養不良刺激不足。
★精細動作不是幾個月就練好的。
就需要3到5年的時間。
芽芽媽覺得,陪伴和家庭教育才是最最最重要的,教他們愛,告訴他們人生的種種美好以及各種知識的有趣,讓他們對生命有發自內心的敬畏和熱愛。我始終覺得,比技能更重要的是,內驅力。
如果你在陪玩的過程中,發現了更好的陪娃秘籍,記得留言分享哈,我們一起當好媽養好娃。
參考文獻
[1]賈艷. 1-3歲嬰兒動作發展研究[D].山西大學,2013.
[2]朱敏敏.早期教育對嬰兒精細動作發展的效果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誌,2008(06):130.
[3]楊元. 0-1歲嬰兒動作發展研究[D].山西大學,2012.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