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島曾是日本倚重的燒煤出產地。
日本國,國名意為「日出之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座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海等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屬遠東,東北接千島群島,西南面中國大陸東部。日本地形圖
日本政府在1947年根據《地方自治法》將全國分成47個一級行政區(相當於我國的省、直轄市、自治區),稱為「都道府縣」,分別為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縣。部分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此外還有郡、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根據地理與人文、經濟特徵,日本通常被分為八大區域,包括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關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國地方、四國地方和九州及沖繩地方。日本行政區劃一覽圖壹長崎縣和長崎市分不清?長崎縣在日本的位置長崎縣當地地圖
長崎縣位於日本最南端,九州的最西部,靠近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距中國上海市860公里,韓國釜山市49.5公里,是日本距離亞洲大陸最近的地方,是日本面向中國和東南亞的窗口。交通發達,鐵路已實現電氣化,高速公路與全日本聯網,共有6個機場,是日本對外交流、對外開放的門戶,為國際貿易港口城市。長崎市在長崎縣的位置
長崎縣是日本九州地方西北部的縣,縣廳所在地是長崎市。長崎縣的管轄範圍包括九州本島的部分和九州西北部海域的對馬島、壹岐島和五島列島等離島。長崎市的夜景被評為日本三大夜景之一長崎機場遠眺長崎市區
「長崎」這一地名來自於「長岬」之意(「崎」和「岬」在日語中發音相同)和古代在這裡居住的長崎氏。長崎縣唯一的陸上鄰縣是佐賀縣,在令制國時代兩縣都屬於肥前國。貳島嶼數量為全日本第一位,海岸線僅次於北海道西海國立公園內的九十九島
長崎縣的海岸線地形極為複雜,島嶼數量為全日本第一位。雖然長崎縣的面積只排名日本第37位,但是海岸線長度卻達4195千米,占日本海岸線總長度的12%,僅次於北海道,居全日本第2位。日本列島衛星圖1999
長崎縣地形多山,平地少,丘陵多,多山脈,地勢多起伏,由半島、海角、海灣及入海口組成。人口多集中在沿海的狹小平地,加上多離島這一特點,使得海運和空運在長崎縣交通中有重要地位。長崎縣的佐世保市在二戰之前是日本海軍四大鎮守府之一的佐世保鎮守府所在地,現在也是重要的軍港。佐世保重工業的造船廠今日長崎市中心
九州長崎縣的首府長崎市自古以來便是連接日本和亞歐各國的重要貿易通商口岸,在日本的對外交流史上佔據重要地位。1764年的長崎地圖
16世紀為了和葡萄牙船隻進行交易,在長崎開闢了港口。到了江戶時代儘管對外交、貿易實施了限制政策,但是長崎作為日本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得到了認可。靠近朝鮮半島和中國的地理位置使得長崎也受到東亞大陸文化的影響較強。長崎新地中華街是日本三大中華街之一。對馬則是江戶時代時獲得幕府承認的和李氏朝鮮進行貿易的據點。長崎県長崎市高島町端島
長崎市內各處富有異域風情的建築物講述著這座城市絢爛的歷史,其中尤以推行鎖國政策的江戶時代末期,由外國商人建於此地的大浦天主堂最是著名。除了大浦天主堂和其他富麗典雅的教會建築之外,市內還完好地保存了崇福寺興福寺等中國古典建築,為這座城市增添了迷人的異國色彩。軍艦島叄苦工眼中的「地獄之島」軍艦島
離開繁華的長崎市市中心,在距長崎港口19公里遠的海域中有一處名為「端島」的半人工無人小島。端島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軍艦島」,近年來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端島四周長達1200米的堤岸和加固了的混凝土建築群,以及島上高聳的煙囪讓整座小島看起來像是一艘勇猛的軍艦,如此產生了「軍艦島」這個別名。
端島原本是西彼杵郡高島町的一部分,但目前該町已併入長崎市,因此端島現在由長崎市管轄。
01因煤炭而聞名軍艦島曾是世界知名的大礦場。
端島原本只是一處淺灘,只是一個南北長320米,東西100米,由水成岩形成的陡峭小島,整個小島的面積只有63000平方米。端島填海史
最初因為出產優質的煤炭而聞名,但是在採礦業興起之後,為了滿足迅速增長的居住需求,從明治時代開始,自1890年收歸三菱所有後,作為海底採煤基地,在周圍多次填海造地,面積大幅擴大。端島經過前後共六次填海工程,於1931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明治時代的長崎
島內圍繞著約10米高的岸壁,鋼筋結構的高層公寓和各種設施林立。因其外觀形似「土佐號」,令人聯想到海上要塞,故被稱作軍艦島。明治後期的端島
端島的礦工們每天在三十度高溫,濕度達95%的殘酷環境下作業,挖掘出數百萬噸的煤礦,僅1941年便出產41萬1100噸,其中絕大部分被送到九州八幡制鐵所。端島出土的煤礦雜質少,含硫量低,被視為質量最好的煤炭。在日本急速前進的工業化潮流中,端島提供了超近代的動力。六十餘州名所圖會 對馬 海岸 夕晴
02強征大量中國和朝鮮苦工,無法逃走
當韓國人Suh Jung-Woo在1942年第一次看到端島的時候,這個14歲的少年頓時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整個島被高聳的水泥牆包圍。站在島上觸目所及全是汪洋大海。」整個島嶼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監獄,然而事實上它就是個巨大的監獄。
Suh Jung-Woo經過長途漂泊,從長崎被遣送到端島。1910年,日本佔領朝鮮,之後朝鮮強制勞工被日本政府奴役。當時日本工業突飛猛進,急需大量勞動力。
Suh Jung-Woo到達端島之後被分配到了一個極小的房間,與另外7個同胞住在一起。第二天早晨他就開始了在煤礦的苦力活。他回憶道,
「我們被日本監工監管,那些監工有的帶著日本刀」。
不久之後Suh Jung-Woo徹底明白了,他可能永遠不可能活著離開這座島了。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考慮過跳海自盡」。
日本於19世紀末經歷「明治維新」,國內工業得以迅速發展。擁有豐富煤炭資源的端島就自然成為了日本人眼中的寶地,1890年日本三菱礦業把握機會,於島上設置大量礦場,開取附近海域的海底煤炭資源。當時日本強行佔領了朝鮮半島及中國的部分領土,從兩國強征大量苦工,苦工順理成章就為端島礦場提供了廉價勞動力。高峰時期的端島礦場24小時永無休止地工作,苦工以「輪班」的形式確保軍艦島可以無歇息地提供煤炭。戰爭期間共有4700名韓國強制勞工在這奴役,149人喪命。圖為當年長崎的干船塢,一艘正在興建的戰艦。戰爭期間共有4700名韓國強制勞工在這奴役,149人喪命。
03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之地
勞動者從日本等地聚集到端島後,為了容納激增的人口,人們不得不將住宅區域擴大到端島的上部。整個端島就像停泊在長崎海岸的巨大客船那樣,建造了很多設計精巧的隧道和公路,還有採用最先端技術的混凝土住宅、劇院和酒吧,甚至還有學校、寺院、集市和菜田。
自明治至昭和時代,端島因開採海底煤礦而導致島上人口激增,在端島煤礦產業最繁盛的時候,在1960年代初期時一度超過5000人,人口密度甚至達到東京23區的九倍,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之地。端島也因煤礦而繁榮一時,興建有日本最初的鋼筋混凝土公寓。圖為高島上的煤礦
曾以海底煤礦的開採而興榮起來,又因朱能源為石油所代替而逐漸衰退,三菱礦業終在1974年放棄軍艦島。島民們在1974年封山後慢慢搬離這裡,最終成了無人島,建築群也化為廢墟,處於一片荒涼狀態。島上的煤炭產業共持續了85年之久。圖為當年小貨車運送燒煤時的情況。肆軍艦島名列世界遺產現時軍艦島以「廢墟」聞名。
軍艦島遭到廢棄後,因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及廢墟味道,仍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留意,前來感受時光拂過後留下的零星痕迹。世界文化遺產日本軍艦島
時至今日,繁榮時擠滿島上的住宅、學校、戲院等都成為歷史遺迹,同時成為知名電影的取景地。其中日本電影《進擊的巨人》正是於該島取景,而英國電影《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南韓電影《軍艦島》等部分場景也以該島為原型。
日本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請將端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包括端島在內的部分歷史遺迹以明治工業革命遺迹:鋼鐵、造船和煤礦的名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910年以後徵用強制勞工完全沒有提及。
然而,對於曾在島上工作的前苦工來說,軍艦島是他們黑暗生活的最大布景,該地成為世界遺產,可算是於他們的「傷口上灑鹽」。左下是端島,右上是中之島。拍攝於礦山關閉時的1974年。
對於在端島長大、現年63歲的木下稔來說,軍艦島成為世界遺產就帶來了另一番感受。木下稔指,直至自己13歲前,端島都是一個有生氣的社區,島上有學校、市場、監獄及天台花園等設施,而且密不可分的建築物就似是一個城市大迷宮,是小孩子玩捉迷藏的最佳場所。眼見現時軍艦島以「廢墟」聞名,不時都有遊客上島遊覽,木下稔就表示自已偶爾都會回軍艦島重拾足跡,但認為端島現在不停衰敗,感到痛心。
現在端島因其保存狀態良好的廢墟景觀而吸引了眾多遊客,是長崎市著名的觀光景點,民眾可以在導遊引導下參觀端島的部分地區。2019年7月31日,因附近空氣中的石綿飛散值超標,登島行程需要暫停,直至同年8月9日經檢驗後情況安全才予以重開。
日本軍艦島:0.063km²鼎盛時期住了5300人,緣何成了無人島?
端島曾是日本倚重的燒煤出產地。
日本國,國名意為「日出之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座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海等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屬遠東,東北接千島群島,西南面中國大陸東部。
日本地形圖
日本政府在1947年根據《地方自治法》將全國分成47個一級行政區(相當於我國的省、直轄市、自治區),稱為「都道府縣」,分別為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縣。部分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此外還有郡、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根據地理與人文、經濟特徵,日本通常被分為八大區域,包括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關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國地方、四國地方和九州及沖繩地方。
日本行政區劃一覽圖
壹長崎縣和長崎市分不清?長崎縣在日本的位置
長崎縣當地地圖
長崎縣位於日本最南端,九州的最西部,靠近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距中國上海市860公里,韓國釜山市49.5公里,是日本距離亞洲大陸最近的地方,是日本面向中國和東南亞的窗口。交通發達,鐵路已實現電氣化,高速公路與全日本聯網,共有6個機場,是日本對外交流、對外開放的門戶,為國際貿易港口城市。
長崎市在長崎縣的位置
長崎縣是日本九州地方西北部的縣,縣廳所在地是長崎市。長崎縣的管轄範圍包括九州本島的部分和九州西北部海域的對馬島、壹岐島和五島列島等離島。
長崎市的夜景被評為日本三大夜景之一
長崎機場
遠眺長崎市區
「長崎」這一地名來自於「長岬」之意(「崎」和「岬」在日語中發音相同)和古代在這裡居住的長崎氏。長崎縣唯一的陸上鄰縣是佐賀縣,在令制國時代兩縣都屬於肥前國。
貳島嶼數量為全日本第一位,海岸線僅次於北海道西海國立公園內的九十九島
長崎縣的海岸線地形極為複雜,島嶼數量為全日本第一位。雖然長崎縣的面積只排名日本第37位,但是海岸線長度卻達4195千米,占日本海岸線總長度的12%,僅次於北海道,居全日本第2位。
日本列島衛星圖1999
長崎縣地形多山,平地少,丘陵多,多山脈,地勢多起伏,由半島、海角、海灣及入海口組成。人口多集中在沿海的狹小平地,加上多離島這一特點,使得海運和空運在長崎縣交通中有重要地位。長崎縣的佐世保市在二戰之前是日本海軍四大鎮守府之一的佐世保鎮守府所在地,現在也是重要的軍港。
佐世保重工業的造船廠
今日長崎市中心
九州長崎縣的首府長崎市自古以來便是連接日本和亞歐各國的重要貿易通商口岸,在日本的對外交流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1764年的長崎地圖
16世紀為了和葡萄牙船隻進行交易,在長崎開闢了港口。到了江戶時代儘管對外交、貿易實施了限制政策,但是長崎作為日本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得到了認可。靠近朝鮮半島和中國的地理位置使得長崎也受到東亞大陸文化的影響較強。長崎新地中華街是日本三大中華街之一。對馬則是江戶時代時獲得幕府承認的和李氏朝鮮進行貿易的據點。
長崎県長崎市高島町端島
長崎市內各處富有異域風情的建築物講述著這座城市絢爛的歷史,其中尤以推行鎖國政策的江戶時代末期,由外國商人建於此地的大浦天主堂最是著名。除了大浦天主堂和其他富麗典雅的教會建築之外,市內還完好地保存了崇福寺興福寺等中國古典建築,為這座城市增添了迷人的異國色彩。
軍艦島
叄苦工眼中的「地獄之島」軍艦島
離開繁華的長崎市市中心,在距長崎港口19公里遠的海域中有一處名為「端島」的半人工無人小島。端島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軍艦島」,近年來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端島四周長達1200米的堤岸和加固了的混凝土建築群,以及島上高聳的煙囪讓整座小島看起來像是一艘勇猛的軍艦,如此產生了「軍艦島」這個別名。
端島原本是西彼杵郡高島町的一部分,但目前該町已併入長崎市,因此端島現在由長崎市管轄。
01因煤炭而聞名
軍艦島曾是世界知名的大礦場。
端島原本只是一處淺灘,只是一個南北長320米,東西100米,由水成岩形成的陡峭小島,整個小島的面積只有63000平方米。
端島填海史
最初因為出產優質的煤炭而聞名,但是在採礦業興起之後,為了滿足迅速增長的居住需求,從明治時代開始,自1890年收歸三菱所有後,作為海底採煤基地,在周圍多次填海造地,面積大幅擴大。端島經過前後共六次填海工程,於1931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明治時代的長崎
島內圍繞著約10米高的岸壁,鋼筋結構的高層公寓和各種設施林立。因其外觀形似「土佐號」,令人聯想到海上要塞,故被稱作軍艦島。
明治後期的端島
端島的礦工們每天在三十度高溫,濕度達95%的殘酷環境下作業,挖掘出數百萬噸的煤礦,僅1941年便出產41萬1100噸,其中絕大部分被送到九州八幡制鐵所。端島出土的煤礦雜質少,含硫量低,被視為質量最好的煤炭。在日本急速前進的工業化潮流中,端島提供了超近代的動力。
六十餘州名所圖會 對馬 海岸 夕晴
02強征大量中國和朝鮮苦工,無法逃走
當韓國人Suh Jung-Woo在1942年第一次看到端島的時候,這個14歲的少年頓時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整個島被高聳的水泥牆包圍。站在島上觸目所及全是汪洋大海。」整個島嶼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監獄,然而事實上它就是個巨大的監獄。
Suh Jung-Woo經過長途漂泊,從長崎被遣送到端島。1910年,日本佔領朝鮮,之後朝鮮強制勞工被日本政府奴役。當時日本工業突飛猛進,急需大量勞動力。
Suh Jung-Woo到達端島之後被分配到了一個極小的房間,與另外7個同胞住在一起。第二天早晨他就開始了在煤礦的苦力活。他回憶道,
「我們被日本監工監管,那些監工有的帶著日本刀」。
不久之後Suh Jung-Woo徹底明白了,他可能永遠不可能活著離開這座島了。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考慮過跳海自盡」。
日本於19世紀末經歷「明治維新」,國內工業得以迅速發展。擁有豐富煤炭資源的端島就自然成為了日本人眼中的寶地,1890年日本三菱礦業把握機會,於島上設置大量礦場,開取附近海域的海底煤炭資源。當時日本強行佔領了朝鮮半島及中國的部分領土,從兩國強征大量苦工,苦工順理成章就為端島礦場提供了廉價勞動力。高峰時期的端島礦場24小時永無休止地工作,苦工以「輪班」的形式確保軍艦島可以無歇息地提供煤炭。戰爭期間共有4700名韓國強制勞工在這奴役,149人喪命。
圖為當年長崎的干船塢,一艘正在興建的戰艦。戰爭期間共有4700名韓國強制勞工在這奴役,149人喪命。
03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之地
勞動者從日本等地聚集到端島後,為了容納激增的人口,人們不得不將住宅區域擴大到端島的上部。整個端島就像停泊在長崎海岸的巨大客船那樣,建造了很多設計精巧的隧道和公路,還有採用最先端技術的混凝土住宅、劇院和酒吧,甚至還有學校、寺院、集市和菜田。
自明治至昭和時代,端島因開採海底煤礦而導致島上人口激增,在端島煤礦產業最繁盛的時候,在1960年代初期時一度超過5000人,人口密度甚至達到東京23區的九倍,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之地。端島也因煤礦而繁榮一時,興建有日本最初的鋼筋混凝土公寓。
圖為高島上的煤礦
曾以海底煤礦的開採而興榮起來,又因朱能源為石油所代替而逐漸衰退,三菱礦業終在1974年放棄軍艦島。島民們在1974年封山後慢慢搬離這裡,最終成了無人島,建築群也化為廢墟,處於一片荒涼狀態。島上的煤炭產業共持續了85年之久。
圖為當年小貨車運送燒煤時的情況。
肆軍艦島名列世界遺產現時軍艦島以「廢墟」聞名。
軍艦島遭到廢棄後,因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及廢墟味道,仍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留意,前來感受時光拂過後留下的零星痕迹。
世界文化遺產日本軍艦島
時至今日,繁榮時擠滿島上的住宅、學校、戲院等都成為歷史遺迹,同時成為知名電影的取景地。其中日本電影《進擊的巨人》正是於該島取景,而英國電影《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南韓電影《軍艦島》等部分場景也以該島為原型。
日本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請將端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包括端島在內的部分歷史遺迹以明治工業革命遺迹:鋼鐵、造船和煤礦的名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910年以後徵用強制勞工完全沒有提及。
然而,對於曾在島上工作的前苦工來說,軍艦島是他們黑暗生活的最大布景,該地成為世界遺產,可算是於他們的「傷口上灑鹽」。
左下是端島,右上是中之島。拍攝於礦山關閉時的1974年。
對於在端島長大、現年63歲的木下稔來說,軍艦島成為世界遺產就帶來了另一番感受。木下稔指,直至自己13歲前,端島都是一個有生氣的社區,島上有學校、市場、監獄及天台花園等設施,而且密不可分的建築物就似是一個城市大迷宮,是小孩子玩捉迷藏的最佳場所。眼見現時軍艦島以「廢墟」聞名,不時都有遊客上島遊覽,木下稔就表示自已偶爾都會回軍艦島重拾足跡,但認為端島現在不停衰敗,感到痛心。
現在端島因其保存狀態良好的廢墟景觀而吸引了眾多遊客,是長崎市著名的觀光景點,民眾可以在導遊引導下參觀端島的部分地區。2019年7月31日,因附近空氣中的石綿飛散值超標,登島行程需要暫停,直至同年8月9日經檢驗後情況安全才予以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