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龍閣,今天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後世對司馬懿極其家族評價很低?
分析如下:
一,司馬家族篡位建立的晉朝,初期是大勢所趨,後期不得民心……
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280年滅吳,完成統一。
本來王朝更替,無可厚非,但是究其,司馬懿作為人臣,對曹魏是「前忠而後亂」,而曹魏當時並非天命已衰,仍然有雄厚的民意基礎,司馬懿就迫不及待地逼迫、欺凌皇帝了。
雖說是禪位,但無疑是篡位,這種篡位行為,是掩耳盜鈴,被後世人嗤笑。「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流傳甚廣的一句話。
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孫三代,不擇手段,雖成功登頂只是大勢所趨,但是不得民心。
二,西晉政治制度的構建,導致八王之亂,權利紛爭不斷,讓人無語……
秦朝和隋朝雖然二世而亡,但這兩個朝代有著重要的制度建構貢獻,對中國影響甚巨,而晉朝在制度層面也沒起過什麼歷史作用,反而晉朝建立不久就爆發手足相殘的皇族內亂,也是自找的。
晉武帝司馬炎依靠世家大族而登上大位,因此對士族的力量十分警惕,自己通過「禪讓」而取得皇位擔心「禪讓」的故事重演,而且他認為曹魏政權被自家搞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
於是,晉武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為王。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建國之時,晉武帝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後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租稅。
各封國的王一旦羽翼豐滿,他怎麼能對洛陽當皇帝的兄弟俯首帖耳呢?——都是司馬懿的後代,憑什麼你能當皇帝我就不能?
可以說,晉朝皇族自相殘殺的遠因也是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孫三代人種下的。
父子孫,三代人為滅魏自代,處心積慮、步步為營,做好諸多準備。深謀遠慮的司馬懿和司馬昭,司馬炎,成功了,可是他們一心澆灌而長成大樹的王朝,卻被其後代搞的支離破碎,一塌糊塗,還想後人給好評,怎麼可能呢?
三,「八王之亂」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就是日後的「五胡亂華」……
按理說,統一後的王朝都會有很長一段和平美好的日子,可西晉卻是個例外,很快就陷於內亂。
從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八王之亂」,這場皇族內部的自相殘殺延續了十六年,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直接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史稱「五胡亂華」!
317年這一年,距離晉滅吳統一中國不到四十年,皇室和士族不得不被迫南渡,建立東晉,半壁江山任由胡人佔據,中原文化幾近淪亡,漢人近乎滅種,有人把西晉稱之為「中國最黑暗的王朝」,不是沒有道理的……
另外,《晉書》是在晉朝滅亡兩百多年後,才由唐朝人來修的。
此間中國走進最長一段黑暗的隧道,南朝和北朝每個朝代都不長,而中原和江南之外,還有許多割據政權。統治者相互攻伐,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沒有時間給前朝修史。
一直等到唐朝建立後,天下太平,皇帝和大臣才開始為晉朝修史,鑒於那個時期,晉朝引發了三百多年的大動亂,生靈塗炭,那麼後世修史,自然對晉朝的奠基者和開國君主沒有什麼好的評價?
四,晉朝在繼承人選擇上也是實在不敢恭維……
司馬炎死後,他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和皇后賈南風一直是反面教材,賈南風亂政,再加上白痴皇帝晉惠帝 司馬衷 的千古名句「何不食肉糜?」成了後世笑談……
西晉沒統治幾十年就被打成東晉了,衣冠南渡。你說後世人對司馬家族能得到多高的評價嗎?
五,最後總結:
總的來說,司馬家族裡裝瘋賣傻的,心狠手辣的,再加上奪取江山的手段也不太光明,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卑鄙。
本來這些手段,成王敗寇,對於王朝更替來說,也確實是無可厚非,只是那時候,司馬家族的一系列不恰當的措施,導致了更嚴重的後果,例如,「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差點讓漢人滅了種,給後世人帶來極大的心裡陰影……
綜上原因,相對於其它大一統的王朝,後世人確實是對晉朝的司馬家族以及其建立的晉朝評價普遍都不太高!
好了,就先聊到這裡吧,讀史銘心,開心就好!
為什麼後世對司馬懿及其家族評價很低?
大家好,我是龍閣,今天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後世對司馬懿極其家族評價很低?
分析如下:
一,司馬家族篡位建立的晉朝,初期是大勢所趨,後期不得民心……
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280年滅吳,完成統一。
本來王朝更替,無可厚非,但是究其,司馬懿作為人臣,對曹魏是「前忠而後亂」,而曹魏當時並非天命已衰,仍然有雄厚的民意基礎,司馬懿就迫不及待地逼迫、欺凌皇帝了。
雖說是禪位,但無疑是篡位,這種篡位行為,是掩耳盜鈴,被後世人嗤笑。「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流傳甚廣的一句話。
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孫三代,不擇手段,雖成功登頂只是大勢所趨,但是不得民心。
二,西晉政治制度的構建,導致八王之亂,權利紛爭不斷,讓人無語……
秦朝和隋朝雖然二世而亡,但這兩個朝代有著重要的制度建構貢獻,對中國影響甚巨,而晉朝在制度層面也沒起過什麼歷史作用,反而晉朝建立不久就爆發手足相殘的皇族內亂,也是自找的。
晉武帝司馬炎依靠世家大族而登上大位,因此對士族的力量十分警惕,自己通過「禪讓」而取得皇位擔心「禪讓」的故事重演,而且他認為曹魏政權被自家搞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
於是,晉武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為王。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建國之時,晉武帝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後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租稅。
各封國的王一旦羽翼豐滿,他怎麼能對洛陽當皇帝的兄弟俯首帖耳呢?——都是司馬懿的後代,憑什麼你能當皇帝我就不能?
可以說,晉朝皇族自相殘殺的遠因也是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孫三代人種下的。
父子孫,三代人為滅魏自代,處心積慮、步步為營,做好諸多準備。深謀遠慮的司馬懿和司馬昭,司馬炎,成功了,可是他們一心澆灌而長成大樹的王朝,卻被其後代搞的支離破碎,一塌糊塗,還想後人給好評,怎麼可能呢?
三,「八王之亂」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就是日後的「五胡亂華」……
按理說,統一後的王朝都會有很長一段和平美好的日子,可西晉卻是個例外,很快就陷於內亂。
從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八王之亂」,這場皇族內部的自相殘殺延續了十六年,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直接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史稱「五胡亂華」!
317年這一年,距離晉滅吳統一中國不到四十年,皇室和士族不得不被迫南渡,建立東晉,半壁江山任由胡人佔據,中原文化幾近淪亡,漢人近乎滅種,有人把西晉稱之為「中國最黑暗的王朝」,不是沒有道理的……
另外,《晉書》是在晉朝滅亡兩百多年後,才由唐朝人來修的。
此間中國走進最長一段黑暗的隧道,南朝和北朝每個朝代都不長,而中原和江南之外,還有許多割據政權。統治者相互攻伐,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沒有時間給前朝修史。
一直等到唐朝建立後,天下太平,皇帝和大臣才開始為晉朝修史,鑒於那個時期,晉朝引發了三百多年的大動亂,生靈塗炭,那麼後世修史,自然對晉朝的奠基者和開國君主沒有什麼好的評價?
四,晉朝在繼承人選擇上也是實在不敢恭維……
司馬炎死後,他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和皇后賈南風一直是反面教材,賈南風亂政,再加上白痴皇帝晉惠帝 司馬衷 的千古名句「何不食肉糜?」成了後世笑談……
西晉沒統治幾十年就被打成東晉了,衣冠南渡。你說後世人對司馬家族能得到多高的評價嗎?
五,最後總結:
總的來說,司馬家族裡裝瘋賣傻的,心狠手辣的,再加上奪取江山的手段也不太光明,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卑鄙。
本來這些手段,成王敗寇,對於王朝更替來說,也確實是無可厚非,只是那時候,司馬家族的一系列不恰當的措施,導致了更嚴重的後果,例如,「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差點讓漢人滅了種,給後世人帶來極大的心裡陰影……
綜上原因,相對於其它大一統的王朝,後世人確實是對晉朝的司馬家族以及其建立的晉朝評價普遍都不太高!
好了,就先聊到這裡吧,讀史銘心,開心就好!